九游(体育)jiuyou-官方网站

川渝特高压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九游体育官网
九游新闻 分类
川渝特高压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超级能源工程,特高压输电项目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有效破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问题,推动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是承载着国家能源战略、引领世界电力技术发展的“国之重器”。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中国能源报》特别策划“特高压系列巡礼”专题报道,九游体育深入各地的特高压工程一线,探访建设者,解码核心技术突破,讲述能源“大动脉”如何点亮万家灯火、赋能产业升级、守护绿水青山。第一站,我们走进国内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现场。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在四川、重庆调研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川渝特高压工程”),听到不同群体对这项工程投运效果的“评价”。

  2024年12月27日,被誉为“电力超级高速公路”的国家重点工程——川渝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这条强劲的“能源动脉”,将川西地区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成渝负荷中心,不仅彻底重塑川渝电网格局,更在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推动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劲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

  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途经四川甘孜、雅安、成都、资阳及重庆铜梁等地,构建起“Y”字形网架结构,并逐步向立体双环网发展。该工程投运实现了西南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到1000千伏的跨越,标志着川渝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

  清洁能源输送能力大幅提升,是这项工程最显著的成效。据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每年最大可从川西地区向川渝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约350亿千瓦时,相当于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川西地区水电、风电、光伏资源丰富,建设川渝特高压就是保障清洁能源外送的重要举措。工程投运后,彻底打通清洁能源外送‘最后一公里’,让川西的‘绿电’真正‘物尽其用’。”

  在电网稳定性和智能化运维领域,该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工程的核心枢纽,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的成都东1000千伏变电站,肩负着川渝特高压网架中任务最重的下网负荷,变电总容量高达600万千伏安,是连接川西清洁能源与成都负荷中心的“关键节点”。

  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交流分部副主任杨治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川渝特高压项目中的诸多新型设备均为首次应用,面对无标准可循、无经验可鉴的挑战,运维单位联合清华四川能源研究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借助智能巡检无人机、红外摄像头、在线监测装置等“黑科技”,构建起“空天地”立体巡检体系。“以前,全面巡检一个1000千伏变电站需要6人耗时10余小时,现在,通过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可实现自动巡检和智能预警,Ⅰ类、Ⅱ类设备点位覆盖率达100%,Ⅲ类点位覆盖率超过90%。”

  如今,成都即将建成500千伏“立体双环”主干电网。该网架内环网由7座500千伏变电站串联而成,外环网由8座500千伏变电站串联而成,内外环网紧密衔接,形成坚强可靠的电网骨干。川渝特高压则成功将成都500千伏“立体双环”电网纳入更高电压等级的全国能源资源配置网络,实现电网的统一调度与运行,显著提升区域供电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目前,电网升级正在提速。其中,正在建设的空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预计今年底建成投运。该工程是成都500千伏“立体双环”网架外环东半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都电网2026年迎峰度冬“2600”保供工程的关键一环。

  重庆首座特高压变电站——1000千伏巴岳变电站的投运,则进一步彰显川渝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据了解,作为西南首个全要素特高压数字孪生变电站,巴岳变电站通过三维建模与实时数据映射,实现全站主辅设备状态的“毫秒级”感知。“我们接入变压器、GIS等数百台设备的气压、油色谱、局放等实时数据,通过全量采集主辅设备数据、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监视,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判断设备运行状况并给出检修维护策略。视频监控、数字化表计、无人机巡检等技术装备的深度应用,以及特高压站不断拓展升级的智能化运用,实现将大量重复性日常运维工作交由特高压智慧运检平台高效完成,大幅降低人力负担。”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铜梁运维分部工程计划技术管理专责梁俊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该变电站的智能报表功能更是替代传统人工抄表,运维效率提升30%,为特高压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智慧大脑”。

  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川渝特高压工程投运以来,以强大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同时吸引大批优质企业落户,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在“满格”电力“加持”下,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崛起。在成都东部新区,依托特高压工程输送的清洁电能,蜂巢能源等新能源企业正扩大生产规模。

  “为响应国家产业升级号召,我们制定了生产线扩建计划,拟陆续投产第一条至第四条智能化生产线,电力保障成为关键。”蜂巢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云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九游体育“在此背景下,我们关注到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特高压电网建设,这为企业获得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提供了保障。目前,我们已接入220千伏高压供电系统,它将满足全部四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的用电需求。”

  国网成都市东部新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高睿介绍:“我们推动蜂巢专用220千伏变电站接入主网,将川渝特高压清洁电能直接注入生产线,保障企业扩产的用电需求。成都东部新区已投运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翻倍,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川渝特高压同样助力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绿”发展。该公司旗下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的“新蓝海”,正在研发V2G(车辆到电网)技术,使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特高压工程带来的稳定电网和清洁电力,为V2G技术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条件。”赛力斯集团动力制造体系大学城工厂总经理李玉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通过智能调度,电动汽车可在用电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既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又能平滑电网负荷。预计到2030年,随着V2G标准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电网调节的重要力量。”

  川渝特高压工程的投运,助力资阳这座“成渝之心”的城市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电力十足”正是最生动的注脚。

  资阳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集大型游乐设备、VR/AR互动、全息演艺等高科技体验项目于一体,对电力可靠性要求极高。“今夏用电高峰,乐园从未出现因电力问题导致的设备停运,这受益于资阳电网的双电源供电和特高压工程的稳定支撑。”华强方特(资阳)文化旅游公司副总经理田展志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乐园目前正计划引入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而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将依托特高压电网规划建设500千伏二站,打造“两站三环”骨干网架,该公司“金管家”项目提供的用能优化方案,细化到每个控制开关的智慧运维服务,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临空锦江宾馆亦从中受益。作为智慧酒店,该酒店中央空调、智能客房系统等24小时不间断运行。“酒店今年夏天用电稳定,通过电力部门能效诊断服务以及自身的节能改造,用电成本也下降了。”酒店前厅销售部总监廖鲜果介绍,“目前酒店正参与资阳市虚拟电厂储能项目建设,未来用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稳定的电力让我们敢于投入更多智能化设备,提升服务品质。”

  数据显示,2024年仅四川省就新增瞪羚企业48家、总量达31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总量达1.82万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总量突破2.4万家……特高压工程“电”亮一家家企业的发展之路。

  “今年夏天三轮高温,空调全天开都没问题,电压稳得很!”资阳市雁江区和平南路居民付守彬的话,道出了普通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川渝特高压不仅让居民“用上电”,更实现了“用好电”“用放心电”,民生福祉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用电更稳,生活更安心。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特高压工程投运后,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济能力大幅提升,今夏川渝地区最大负荷超过1亿千瓦,仍保持可靠供电。

  电力稳定保障产业发展,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资阳方特、易行时代等企业落户后,付守彬的很多邻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想找份好工作,就得往外走,现在大企业开到家门口,我们再也不用抛家舍业了。”这是现在许多资阳人最真切的感受。

  付守彬说,川渝特高压工程对资阳百姓而言,不只是条看不见的“电线”,它带来了更稳定的电能、更多的就业机会、更绿色的生活以及更可见的发展前景。

  重庆市刘一手火锅洪崖洞店店长王媛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火锅店从未停过电,电力运维人员经常对用电线路、配电箱等运行状况‘把脉问诊’,保障了我们安全用电。”

  供电服务升级也让百姓倍感温暖。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推出的“金管家”项目,不仅为重要企业提供用能优化,更提供智能用电指导。“现在手机就能查用电分析,哪个电器耗电多一目了然,还能一键报修,太方便了!”付守彬说。

  针对农村地区,国网四川电力、国网重庆电力均加大电网改造力度,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电动力”。

  展望未来,川渝地区正规划扩建特高压电网,推动更多清洁能源入渝入川。“希望这条‘能源动脉’能送来更多发展红利,让资阳发展得更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付守彬的期待,正是川渝百姓对特高压工程最朴素的赞誉和憧憬。

  川渝特高压输电工程宛如一条电气化的“超级高速通道”,为川渝电网乃至西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一块坚实的能源“压舱石”。在实地调研中,笔者耳闻“设备运转从未因电力问题而停歇”“电压始终稳定”等赞誉,折射出川渝特高压对电网结构的深刻重塑,以及更加坚韧的电网系统。

  回首往昔,川渝之间仅以三条500千伏线路互连,尽管有所支撑,但面对丰富的水电输送需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不断上升的电力负荷,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正如业内专家所言,“直流电网的规模有多大,受端电网的规模就需要有多大”。川渝作为西南水电输送的关键节点和中转站,迫切需要一个更强劲的“蓄水池”,以承载和优化能源配置,而川渝特高压的诞生,恰是对这个“蓄水池”的精确扩容。

  川渝特高压实现了西南电网主网架从500千伏到1000千伏的历史性跨越。这一跨越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困局的彻底终结。过去数年,每到夏季水电大发,四川却因川西网架薄弱而“弃水”,如今,川渝特高压不仅打破了困局,更在持续向西部延伸,让成渝地区能源供应自此有了“定海神针”。

  其次,有了这根“定海神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通了“任督二脉”,稳定的电力成为吸引产业、激活创新、改善民生的核心要素。目前,四川已有6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同时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即将投运,并通过川藏联网、德宝直流分别和西藏、西北电网连接;重庆是疆电外送第三条特高压——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受端地,再加上规划的疆电(南疆)送电川渝等工程,将使整个西南电力送出基地的规模空前。而川渝电力联网,正是这张宏大能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枢纽。

  川渝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意义远超一条输电线路本身,它以“联网”为基础,以“强网”为核心,不仅稳固了川渝电网的骨架,提升了能源配置效率,更以此为支点,撬动了区域产业升级、民生改善。这条贯穿巴蜀的“能源大动脉”,为川渝地区乃至整个西南,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能与希望。